1897年
郑怀贤,男,1897年9月15日出生在河北安新县新安镇北辛村白洋淀边的一个贫苦农家。镖师魏昌义收年幼好学的郑先生为徒,学习戳脚、轻功。1910年,13岁的郑先生向本县屈恒山、李耳青两位名师学飞叉、拳术,习艺8年,共学习揣摩出飞叉绝技90余种。
1919年
-
1928年
1919年,郑先生拜北平武学大师孙禄堂为师,学习太极、形意、八卦,为孙师入室弟子。1928年,郑先生追随师傅到南京中央国术馆学艺2年。经孙师介绍,又 拜师神剑将军李景林,学习武当剑法。其间,郑先生兼习伤科医术。
1929年
-
1934年
1929年,郑先生到上海中华体育会任武术教员。1932~1934年,郑先生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武术教员。1934年,郑先生在两江女子体育师范学校任教2年。在上海 期间,郑先生家住霞飞路鼎吉里7号,与前妻生育两儿一女。在上海,结识了上海武医名家佟忠义、王子平,关系密切,共磋技艺,开业行医。
1936年
-
1937年
1936年,郑先生参加在上海举行的“第十一届奥运会国术表演队选拔赛”,凭绝技飞叉入选中国国术表演团。8月初,国术团随中国体育代表团到柏林参加“第十一届奥运会”体育表演,郑先生表演飞叉技艺,柏林、汉堡、威斯巴登、法兰克福的观众称赞中国武术是“艺术的精华”。1937年5月,郑先生到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(黄埔军校)任教。后因日寇侵略中国,局势紧张,郑先生随校辗转武汉、 重庆等地,由此与武医大师朱国福四兄弟结为金兰挚友。
1938年
-
1947年
1938年4月,郑先生来到成都,一边教武术,一边开诊所行医,结识杜自明、李雅轩、杨天鹏等武学医家。其间,与刘纬俊结为夫妻,夫妇俩先后在槐树街、 光华街开业行医。刘纬俊擅长伤科中药制剂,日后成为郑先生工作和生活的得力助手,并辅助郑先生参与体育医院和运动保健系的创立和建设。1947年,郑先生到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(现成都体育学院)任武术教员。
1949年
-
1958年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郑先生习武行医,教书育人。1950年1月,郑先生任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武术教师、武术教研室主任。1952年9月任武术副教授。1953年,到天津担任全国民族体育大会裁判,并到中南海怀仁堂向中央领导汇报表演。1958年任国家级武术裁判。
1958年
-
1962年
1958年,贺龙元帅打乒乓球挫伤拇指,久治无效,后到成都经郑先生诊治,很快痊愈。贺龙元帅倡议:把体育医院办起来。1958年10月1日,郑先生在贺龙元帅的指示下,筹建以中医骨科为特点的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(现四川省骨科医院、成都体育医院),并出任院领导,直接参与临床和教学工作。郑先生于1958~1959年组织举办第一期骨训班,1960~1961年举办第二期骨训班,培养了大批中医骨伤专门人才,为创办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保健系打下基础。1960年,郑先生任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保健系首任系主任、体育医院院长,并作为中国队队医前往莫斯科参加“第三届世界女排大赛”。1962年任武术教授。
作为武术家的郑先生,精心培育了不少武术新苗,许多名扬海内外的四川对练项目,如空手夺枪、对擒拿、三节棍进枪、空手夺双枪、对剑等均由他编制和教练,四川“猴王”肖应鹏的猴拳、猴棍也倾注了他不少心血。
作为中医骨伤和运动创伤专家,郑先生德艺双馨,深得患者和学生好评。郑先生曾为周恩来、邓小平、陈毅、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,以及中国许多优秀运动员诊疗伤病。郑先生擅长中药配制,有多种疗效显著的秘方和经验方,制剂有膏、丹、丸、散等多种剂型。
1964年
-
1980年
1964年,郑先生任“第二届中国武术协会”副主席,1980年任“第三届中国武术协会”主席。郑先生还担任过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务委员、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、中国运动医学学会委员、四川省政协常务委员、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常务理事、成都市运动医学会主席、成都市武术协会主席、中共成都体育学院委员会委员等职务。郑先生武艺出众、医技精湛,曾多次在全国运动会上获奖,多次被评为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先进工作者。郑先生将中国武术与传统医学融会贯通,建立中医运动医学体系,开创体育院校兴办医学教育的先河,是中医运动创伤学体系和郑氏中医骨科的奠基人,不愧为一代武医大师。
1981年
1981年10月31日6时45分,我国著名武术家和中医骨科专家郑怀贤因患冠心病医治无效,与世长辞,享年84岁。